香布对庄客管吃管住,但不发工钱,允许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牛马农具,在周边开垦荒田。 大约三年之后,这些庄客就可以独立出去,成为小自耕农。 香布是这边现在比较常见的小地主,从北边来的人口,主要由他们接纳。 因为北边来的蕃人,大多不会种地,衙门提供种子农具,他们一时也改变不了生产方式。 必须在地主家里过上几年,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才可以独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自耕农,大多数的人,用主人家的农具开垦了地,到了时间会卖掉,自己接着做庄客。 可能几年之后自己种地,也可能做一辈子庄客。 在向内地一点,地形平坦的地方,地主就不会允许开垦荒地,而是每月发工钱。 发工钱的是短期雇工,大多还有自己的家业。 或者成为租户,租种主人家的土地,向主人交地租。 这个年代的地租,基本上是完税之后,租户与地主五五分成,根据地域和细节略作调整。 比如使用地主的牛和农具,分成就是六四,自己的牛和农具,可能就是四六。 河东路这里,特别是火山军,缺少人口,土地较多,更向租户倾斜一些,即使使用地主的牛马农具,也是五五分成。 在这个年代,货币地租很罕见,宋朝境内劳役地租基本没有,大多是实物地租。 至于历史课上讲的封建社会典型的劳役地租,在秦汉之后的中国基本不存在。 官府的财力物力有限,以营田务的形式开垦荒地,只能在耕地条件好的地区。 像这些丘陵山地,衙门负担不起成本,还是要靠数量众多的小地主。 香布这里是现在火山军典型的新开垦地区,主要吸纳北方来的蕃人,汉人很少前来。 以营田务为例,典型的农村人生活,是劳动力出去种田,农闲时或由官方组织兴修水利,或者打各种短工,甚至做小商人贩运货物。 妇人儿童则从事以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织物自用之外卖出去,获得有限的货币,买日常用品。 这就是小农经济,一个是耕,一个是织,二者缺一不可。 农村商品济不发达,一旦少了织,单纯耕种田地很容易陷入贫困之中。 单纯靠粮食,要换来生活必需品和生产物资是不可靠的。 杜中宵到香布这里来看,就是了解一下小农经济和营田务这种形式的优劣,相应的,衙门要鼓励垦田要采聚哪些措施。 这中间除了粮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养羊和桑麻在这个地区的优劣对比。 到了中午,香布命庄客宰了两只鸡,一只鹅,款待杜中宵。 现在的羊要产羊毛和羊绒,是生产资料要换钱的,万万宰杀不得。 就跟以前,到了家户家里,不会宰牛待客一样。 看着桌子上的菜,杜中宵微笑。 生产方式变了,生活方式也就跟着改变,人们总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 随着羊毛产业的发展,说不定有一天,这一带羊肉的价格也会上去。 到了那个时候,猪肉又成了最合适的肉食,慢慢改变饮食习惯。 养猪的成本比养羊高,不但是在这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就是在江南广南地区,实际也大量养羊,还有他们专属的品种。 只是后世随着农村地区荒闲草地消失,羊越来越少,猪越来越多。 不过哪怕到工业社会,以这个年代的方式养中国本土猪种,猪肉依然比羊肉贵。 最便宜的肉是什么肉?不是肉畜的肉,而是如牛肉、马肉、驴肉等等。 将来或许有一天,还要加上产不了羊毛的羊肉。 这些肉的质量普遍不好,只能多用调味料,便宜卖出。 家畜有很多种,最粗的划分也有肉用、役用,役用还有耕田用和驮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