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458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第章前路
    得到了杜中宵支持,李复圭的心情平稳下来,说起最近朝廷中的事情。
    道:“此次幽州一战,除了太尉几人外,立功最大的就是赵滋。
    他指挥大军极有条理,几乎没有犯错。
    战后论功行赏,赵滋应该升官才是。
    只是众人觉得,赵滋武将,无非加节度,官职却不宜升了。
    若让他做枢密使,只怕会有祸端。”
    杜中宵道:“其实枢密院里,最好是有文有武。
    没有文官,与中书就隔得太远,做事不便。
    没有武将,官员对于军事不熟,只怕做不好事情。
    枢密两正两副,最好是两人文官,两人武将。
    只是此事牵涉的太多,一时之间,只怕很难做到。”
    李复圭点了点头:“太尉说的是。
    所以现在大家都认为,枢密使应当如太尉这般,本是文官,却有武略。
    只是一时间,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以文改武的官员,大多已不熟悉文官事务,还是不合适的。”
    杜中宵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这是宋朝自己的官员任用问题,以后只有改正了才可以。
    本来现在的制度,是枢密院管军令,三衙管军政。
    管军令的人,当然要对军事熟悉,但武将也不合适。
    以前说宋朝的问题是以文御武,但世界上成熟的政权,有几个不是以文御武的?不以文御武,就会面临军阀问题,或者军队对政事干涉太深。
    文武之间如何搭配,各自如何分权制约,是个大学问。
    但真正带兵的,应该是武将。
    枢密院的事务必然掌握在文官手中,有武将配合,才是最合适的。
    只是一时之间,这些事情哪里能够说清楚,怎么能够让朝臣接受?只能慢慢来,慢慢改变。
    赵滋在枢密院,大略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部长官,地位自然重要。
    说起来,他是适合升任枢密使副的人员,不过短时间只怕不容易做到。
    此战真正受益较小的,是三衙官员。
    比如杨文广等人,由于是管军政的,与军功无涉,一时之间根本没人想到。
    李复圭道:“其实最重要的,是太尉该如何。
    朝中官员都议论,此战之后,太尉该为宰相。”
    杜中宵笑道:“这有什么好议论的。
    枢密使再要升,除了宰相还有什么?当然,出朝廷到地方为官也没有什么,只是大战之后,不好如此行事罢了。”
    李复圭忙道:“太尉也以为,自己该做宰相了?”
    杜中宵摇了摇头:“我根本就不管这些事情。
    说实话,仔细想一想,我现在也难办。
    政事堂里文相公和韩相公,都甚为称职,换掉不妥。
    没有位子,做什么宰相。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相关阅读: 风雨大明风雨大宋 安化军风雨大宋为何不更新了风雨大宋txt八零风雨大宋无弹窗风雨大宋下架原因最新风雨大宋女主几个风雨大宋吧大宋风雨路风雨大宋改名后叫什么风雨大唐免费阅读风雨大宋全文阅读风雨大宋TXT风雨大宋王朝风雨大宋txt类似风雨大宋的风雨大宋笔趣阁风雨大宋免费阅读风雨大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