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仆固臣带人开了城门,出了城。 到了赵滋面前拱手:“将军,高昌已经开了城门。 还望将军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入城之后,不要纵人杀掠,善待百姓。” 赵滋道:“你说的什么话! 我们是朝廷兵马,此是王师西来,怎么会苛待百姓!” 说完,对身后边的秦友朋道:“秦将军,带你属下兵马入城! 凡高昌兵士,取了他们的兵器, 先妥善关押,等节帅来了,再做处置! 记住,大军入城,不得取城中官民百姓的财物,否则重惩!” 秦友朋叉手唱诺,去带了自己本部兵马,先进到了城里。 柳中城里,杜中宵拿着赵滋送的公文,对富弼道:“这个北庭汗王,昨夜带了统兵将军,还有一百士卒,从城上缒下来,想逃出包围,回北庭去呢。 赵滋三万大军围城,没有把城围得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没有守捉的队伍?结果出城没有多久,便就被守捉的人捉了。 今日赵滋押着北庭汗王,去叫开了高昌的城门,高昌城已经被攻下来了。 收拾一番,明日我们便到高昌城去。” 富弼道:“北庭汗王倒是有勇气,被围城之后,还敢想着突围。 现在拿了他,节帅欲如何?” 杜中宵道:“这种令人头痛的事情,还是让朝廷去管吧。 拿到的北庭汗王和高昌的统兵将军,过两天送到京城去,算是献俘。 我们到了高昌之后,想一想怎么对付焉耆。” 富弼道:“拿了北庭汗王,如果让焉耆献城投降,不知他们会不会答应。” 杜中宵摇了摇头:“此事不好办。 高昌的兵马主要在焉耆,北庭汗王如果降了,去书让他们投降还好说。 如果不然,他们手握大军,不打一场,怎么肯降?” 富弼道:“两万余兵马,他们也守不住焉耆。 再者没有高昌供应粮草,那两万多人,焉耆岂能养活得了?左右是一个冬天,来年春天断粮,他们必然会投降的。” 杜中宵道:“副使莫忘了,南边还有黑汗。 所以我们要尽快到高昌,善后处理得好了,焉耆的人必然得到消息,才会投降。 只要下了焉耆,高昌境内再无大军,可以轻易平定。” 富弼点头:“依枢密院意思,只要占了高昌,此战便就大胜。 如果再把其余地方占下来,可以说出乎朝廷意料了。 只是节帅已经答应了先前修路的党项战俘,修到伊州后就放良。 如若不然,可以让他们继续修路。 铁路修好了,西域才会真正安定下来。” 杜中宵笑道:“副使,党项战俘已经修了两年多路,什么都见过了。 再让他们苦干下去,非要出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