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襄州虽然是京西路转运副使治所,在朝廷的眼里,优先级却低得多。 只能靠地方州县和营田务的力量来铺设。 从欧阳修和晏殊的话中,其实就能听出这种趋势。 见到铁路的好处,朝中大臣首先想的是铺到沿边三路,其他地方,都不紧要。 一边说着,一边饮着酒,不知不觉就过了叶县城,转入了方城山中。 看着两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宋祁道:“太宗皇帝的时候,曾想开襄汉漕渠,就从这里个垭口过。 动用数州人力,费钱无数,终究没有挖成。 现在修了铁路,也算是另一种办法吧。” 晏殊道:“不错。 从这里沟通两湖和中原,自战国秦楚相争,便就有此议。 只是太难,试了许多次都不成。 人力有时而穷,挖渠筑堰,逐级抬升,终究能以做到。 相比挖渠,修路还是容易了许多。”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以方城山为主的分水岭,夏季多暴雨,筑堰围坝的风险太高。 这个年代,沟通汉水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两湖,而是上游的川峡地区。 此时湖北多大泽,人烟稀少,湖南没有开发,除了几个大城,多是蛮族地方。 两湖熟,天下足,要几百年之后了。 而川峡地区,自古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烟稠密。 沿汉水和长江可到襄州和江陵,由此能北上,对天下格局有重大意义。 说到这里,晏殊突然觉得有些恶心,急忙低下头下。 缓了好一会,才抬头道:“作怪,怎么有些晕船的感觉! 给道坐这车,还能够晕船?” 欧阳修道:“虽然平稳,这车走起来还是有些摇晃,可就不跟坐船相似!” 杜中宵忙道:“若相公觉得身体不适,可坐到窗边,略开开窗子,吹一吹风就好了。” 火车跑了这么些日子了,晏殊还是杜中宵见到的第一个晕车的人。 说到底,现在的火车速度其实不快,也就是比马车快一些,没那么容易晕车。 旁边士卒略把窗子开了一些,晏殊坐到窗边。 清新的风吹进来,立即感觉好了许多。 感觉着春天的气息,宋祁道:“不开窗,终究有些闷,有风吹进来好多了。” 此时已是暮春,外面桃红柳绿,景色缤纷。 众人不再说话,纷纷看窗外的景色。 到了青台镇,略作停留,加了水添了煤,继续前行。 午后时分,便就到了唐州城。 知州李复圭和井渊早已等在车站,等车停稳,急忙上车向晏殊等人行礼。 晏殊扶着桌子,有些萎靡地道:“刚坐上车时,一切还好,说说笑笑,极是轻松。 不想坐的时间长了,便就觉得精神不济。 看来此车虽好,坐的时间长了,还是累人。” 其余几人倒不觉得,一个一个精神熠熠。 哪怕是年纪大的柳植,也精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