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河在手机上实时关注着这些信息。 他们在候场区等待。 作为主创人员,他们不会那么早地进去。 所以,当严河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暮春红毯上几乎没有什么明星大咖的时候,他心中也有些难受。 一部电影的全球映,当然是越受关注,曝光越大,对电影越好。 就在这个时候,王重忽然带着《三山的三个年轻演员出现在了红毯上。 他们几个人的出现,让媒体区多少有了一点呼喊声。 陈梓妍小声在严河耳边说:“这一次《暮春排映的时间也很吃亏,电影节都到后半程了,很多来参加的明星都已经离开,黄总和黄太他们本来还想找一些大明星来撑场面,但基本上找不到。” 严河知道,主要还是因为《暮春对国外来说,是一个“全新” 的电影剧组,很不被看好。 当初《白色珍珠的映红毯,那可是星光熠熠。 一方面是因为有陈品河和徐敏音这两位大咖主演,吸引了很多媒体的注意,让收到邀请的影人也愿意过来出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结识的朋友,会有人愿意买他们的账,出现在这部电影的映式上。 这一刻,严河其实有一种莫名的懊恼。 为什么自己不能更红一点,在国际上更有名一点,这样的话,《暮春的映式可能就比现在热闹多了。 这种情绪没有在严河心中逗留太久。 他迅调整好了状态,不让这种情绪影响自己。 没事,电影终究还是靠电影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电影不好,再热闹的映式都只是一个笑话。 电影好,寥落的门庭也会热闹起来。 严河心中暗自祈盼,今天电影的放映能够得到一个好结果 虽然映式的星光比较黯淡,但是,媒体影评人还是悉数到场了。 观看每一部主竞赛单元的参赛片是他们的工作任务。 他们需要为每一部主竞赛参赛电影打出分数,场刊得分也是几大电影节非常有公信力的评价之一。 在最后的结果之前,主导着全世界影迷对电影节参赛电影了解的,就是由各国媒体打分组成的场刊得分。 琳玉坐在媒体区。 她并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官方邀请媒体,而是通过电影方拿到的门票,不过,她的票依然在媒体影评人这一块。 琳玉平时对电影就很关注。 她一坐下就认出了好几个在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影评人。 比如法国《电影杂志的席影评人玛丽昂·图奇。 比如美国《综艺杂志的专栏影评人汤姆·怀恩。 他们对大众来说可能不是什么知名人物,但对琳玉而言,都是偶像级别的人。 琳玉很想认识他们,但是又怕自己贸然去搭讪,有些唐突。 谁知道汤姆·怀恩一转头就注意到了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嘿,小美人,你是中国人?” 人家这一开口,琳玉突然就没那么紧张了。 她脑子里面只有一个想法,抓住机会,认识他。 “嗨,我是中国人,是《跳起来杂志的编辑。” 琳玉自我介绍。 她的英文很好,音标准,姿态落落大方,一下就吸引了汤姆·怀恩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