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月说,“我的都出版了有三年了,突然联系我,问我影视版权还在不在我手里。” “能够卖版权是一件好事。” 徐明月说,“既能二次促进你这本书的销量,提高你的知名度,还能够赚一笔改编费。” 苗月点头,说:“是啊,我也很想卖,但从来没有人找过,确实也不是很畅销就是了,总共就卖了一万五千本。” “叫什么名字?什么题材?” “《暮春》,其实就是几个高一的学生在暑假补习班认识以后生的一些故事。” 苗月说,“也没有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就是一些日常的小故事,完全取材于我当年上补习班遇到的那几个人。” “有谈恋爱吗?” “没有。” 苗月说,“那个时候谁敢谈恋爱啊。” “那也不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改编题材啊。” 徐明月问,“网上应该能够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吧?” 苗月点头,“有。” 徐明月马上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 当时出版社给这本书的介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夏天,一群青春迷惘的少年” 。 ??? 徐明月看到这行字,都懵了。 还有出版社能这么敷衍地写文案的?这样的书能卖得出去才怪! 再一看出版社,都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出版社,徐明月都没有听说过。 徐明月差一点直接问苗月,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出版社出书——好险,话到嘴边,总算还是忍住了,没有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没有读过原着的内容,徐明月现在还不好说,这本书的改编前景怎么样。 但是按照苗月所说的,这本并不是那种情节性很强的,一般也不太受改编的青睐。 不过今天也只是聊一聊而已,不用做任何决定,压力并不大。 - 他们到的时候,刘毕戈已经到了,餐厅是他订的,当严河跟着苗月一块儿进来的时候,刘毕戈看到严河,显然先愣了一下。 刘毕戈并不知道严河今天会过来,这有点出乎意料。 苗月一进门就解释:“刘制片,我带了我两个同学过来,没关系吧?” 这样一问,也只是缓解刘毕戈的诧异和不解而已。 苗月就是为了让刘毕戈没有拒绝的余地,才没有提前告诉他。 刘毕戈笑着摆了摆手,说:“没关系,请坐。” 他笑着点了下头,说:“我想起来了,你也在振华读书,你们是同学。” 他这话是对严河说的。 “您好。” 严河礼貌地打招呼。 刘毕戈起身,拿水壶给他们三个人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