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以后如何,那就不是杜中宵考虑的事情了。 今年春天,契丹大举进攻党项,此时两国尚在激战。 宋朝军队疲惫,边境缺粮,上下无战心,只是坐山观虎斗。 这种大好时机错过,可见军力之孱弱。 这种时候,要么跟契丹一起进攻党项,分润好处,要么在延边增兵牵制契丹,哪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与此同时,广南侬智高与交趾决裂。 去年交趾派兵征讨,兵败而回。 侬智高乘胜整合周边势力,慢慢坐大,已经暴露出北向攻宋的野心。 北边契丹和党项大战,南边侬智高蓄势待发,正是大乱将起的局面。 依杜中宵的记忆,这是最后一次搏战功的机会了,万万不能错过。 到京西路营田的到底是厢军编制,怎么也是军队,去年一年营田建铁监,接下来的这两年则要练兵了。 一旦有了机会,手中有兵,可以去建功立业。 营田的重点转向襄州随州一带,不再化军为民,而是以军屯的形式,一边开荒,一边练兵。 这里不比唐州汝州,地近荆湖,虽无大仗,小乱不少,勉强可以练兵。 只待机会来了,便可建功立业。 第章郊外探查 第二日送别了欧阳修和向综,杜中宵带了十三郎察看枣阳地理,选择合适开田的地方。 为了与地方保持距离,特意选了那个无可事事的县尉黄田正做自己的向导。 红日初升,黄田正吃喘吁吁地跑到驿馆,向杜中宵行礼。 杜中宵道:“天色尚早,你何必如此匆忙?” 黄田正拱手道:“回运判,下官每日都是这个时候,到衙门去点卯。 到了这里六年,一日不落。 只想着运判这里也是如此,点过了卯,便急急忙忙赶来。” 杜中宵笑道:“衙门那里并不需日日点卯,谁家能没有事情?知县自会通融。” 黄田正连连摇头:“下官没有职事,本就许多闲言,若是不点卯,只怕克扣钱粮。” 杜中宵微笑。 这人倒是实诚,当官就是为了每月那点钱粮,只要钱粮到手,其他一切都不在意。 六年时间,一日不落地到衙门点卯,这种官员杜中宵还是第一次见。 大部分县衙,点卯都是由属下吏人代签的,只要不误了事,知县也不会管这些。 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起身道:“今日我们向北去,看看周边地理。 这里闲田不少,不过湖泊沼泽众多,不是处处适合开田。 你前头带路,我们察看一番。” 黄田正恭声应诺。 带着随从出了驿馆,杜中宵问一边站着的黄田正:“你没有骑马吗?怎么不带随从?” 黄田正拱手:“回运判,下官没有职事,怎么会有随从?家里租了几亩菜园,赖以存活,不过温饱而已,哪里有钱买马?若是一定要骑马,下官到城里去租一匹。” 杜中宵愣了一下,没想到他混得这么惨,对十三郎道:“你去县衙,借匹马来。” 黄田正连连摇手:“运判,不必了。 县衙里的官马只有那么几匹,昨日一匹生了病,剩下一匹知县官人要骑,还有一匹潘县尉要骑着巡视乡间,着实没有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