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划里为帅,作为大军前锋。” 夷离毕耶律划里出列,拱手唱诺。 耶律洪基道:“自怀仁至马邑县约有百里,前锋划里两日内到达。 之后一日,大军要到阵前。” 大臣拱手称是。 大军一日三十里,是正常行军速度。 自出幽州,契丹大军已打了过半年,现在军中疲弊,不能强行军。 而且刘几大军一直在西边山里,行踪不定,契丹必须谨慎。 马邑县城,贾逵和赵滋相对而座,一边饮酒吃肉,一边商量战事。 贾逵道:“耶律洪基率三十万大军出大同府,一路南来。 依着路程,三四日后就要城下了。 我已经知会了山中的刘几,让他多派骑兵巡视,不能让契丹兵马入山。” 赵滋道:“你这里西边是山,东边是灰河,有刘几和我把守,两翼最是安全。 这一战,就看你这里能不能守住。 契丹三十万大军,实际上在前线作战的,至多只有几万人。” 贾逵道:“我只有三万多人,对阵契丹三十万人,说实话,心里有些慌啊。” 赵滋笑道:“想当年,杜太尉带兵到唐龙镇,全军加起来三万人而已。 一战败耶律重元,再战打死契丹国主,接着逼走耶律仁先。 紧接着,又连扫党项两个监军司,那是何等威风! 手下三万大军,只要用得好了,三十万人又惧! 太尉,这正是你立军功的机会。” 贾逵摇了摇头:“你说的倒是轻巧,三十万大军,能人挨人一直上来,岂能不小心。” 军阵的直线距离就只有五里,贾逵用于前线的三万人,一里路就有六千人。 认真说起来,完全摆开军阵,已经人挤人。 再多军队,这个距离也摆不下。 契丹三十万人,也只能分批次,一拨一拨攻过来。 贾逵从军多年,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中又怎么能够不慌。 当年平侬智高,说是双方几十万大军,其实两军对阵的时候,整个战场作战的过不过万人都不好说。 由于指挥不力,大多数军队只是站在那里看着。 一方军阵崩溃,然后全军涌上,才是正常的战争。 杜中宵在随州练兵之后,宋军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那个样子了。 真正作战的时候,能够发起宽正面的大规模进攻,也能够集中精锐,作重点突破。 指挥系统,不再靠旗鼓这些只能看得见听得着的技术,而是给下面将领更多指挥权。 这是贾逵第一次进行这种战事的指挥,有些紧张,有些兴奋。 当年唐龙镇战事,耶律重元已入宋军手中,耶律宗真带的将领大多战死,现在的契丹将领大多没有那个时候的记忆。 他们只知道,耶律宗真是被炮打死的,现在契丹也有炮,跟当年不同了。 赵滋道:“我们以少击多,军队比敌人的精锐是一,再有一个,就是最地形合适。 当年唐龙镇的时候,便就是在山谷当中,我军三万已经能够完全控制住局势,契丹兵马再多,也只能在山谷外,一批一批地送进来。 今日马邑,依然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