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铸的青铜大炮,用了三匹健壮的螺子拉着,还带了六匹路上替换,一路北行。 杜中宵带了陶十七,骑马走在前面。 过年的时候,到了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陈推官在城外驿馆迎接杜中宵,安顿下之后,道:“留守相公等在府衙,学士前去拜见。” 杜中宵吩咐了陶十七,随着陈推官到府衙拜见贾昌朝。 这一路上赶时间,经过的州县,杜中宵都是住在驿馆里,从不拜会官员,住一夜一早起身。 贾昌朝跟其他人不同,地位高自不必说,还是河北路安抚使,杜中宵到贝州前线,理应听他吩咐。 到了府衙,行礼如仪,分宾主落座,贾昌朝道:“学士远来辛苦。 我这里备了酒筵,今夜为你接风洗尘。 明日到城外,看你演档新炮,到底威力如何。 若真如你所说,能撼动城墙,我当上章朝廷。” 杜中宵有些为难:“相公,贝州那里久攻不下,将士心急如火,下官当昼夜兼程——” 贾昌朝摆了摆手:“此地已离贝州不远,不差一日。 年前枢密院在京城试过旧铁炮,轰在城墙上毫无用处,许多官员对你对贝州都觉得无此必要。 学士,你尚年轻,让人觉得好为大言,前途有碍。”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杜中宵还能说什么?只好拱手:“明日一早,下官在城外恭迎相公观炮。 接风酒筵还是罢了,等下官从贝州回来,拿了妖贼,庆功时喝不迟。” 贾昌朝笑道:“好,你有如此志气,良可欣慰! 若是你此去贝州,真地攻破城池,擒获妖贼,我必在这里为你摆庆功酒筵! 上章朝廷,为你请功!” 贝州之乱,其实是起自大名府。 不过贾昌朝拿住潘方净后,没有及时问出口供,没能阻止二百里外的贝州之乱。 认真说起来,此次乱子贾昌朝是有责任的。 而明镐到了贝州,是由两府直接指挥,没有让贾昌朝插手,也让他的心里不舒服。 如果杜中宵到贝州,真能马到成功,结果在两府意料之外,贾昌朝也出一口气。 告别了贾昌朝,杜中宵回到驿馆,找来陶十七,对他道:“今日见留守贾相公,他让我们明日在城外放一炮看看。 去年枢密院试了用你先前铸的铁炮攻城,因为威力太小,不能撼动城墙,好多官员认为我上次在京城演示的时候,对火炮的威力夸大其词。 贾相公也有疑虑,因此一定要亲眼看一看。” 陶十七道:“以前的炮鹅蛋大蛋丸,自然撼不动城墙。 现在的炮用的铁炮,是以前的十倍不止,什么城墙也轰得塌了! 那些人没有见过,偏排官人,着实不该!” 杜中宵叹了口气。 他直到离了相州,才知道枢密试验用炮攻城的事,结果一点不顶事。 此事在京城被人引为笑谈,以为杜中宵夸大威力,用以表功。 就连监管铸枪炮的陶十七,地位也不如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