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137节(第6页)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运气不好,可能数十年在各地来来去去,做个知州职事。
    运气来了,可以一步跨入京城的要害部门,飞速提升。
    两年在门口说了几句,韩绛道:“家中人多嘴杂,不好说话。
    附近有一座酒楼,虽不是正店,胜在酒具整洁,阁子清静,我们到那里坐一坐。”
    杜中宵称是,与韩绛一起,走了不远,到了一座小酒楼,上二楼选个阁子坐了。
    小厮上了酒菜,两人饮了两巡,说些这一年的见闻。
    酒过三巡,杜中宵道:“此次我回京,不瞒子华,心中有些惶恐。
    能入馆阁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向来不以文词为长,不知结果如何。
    现在朝中的有力人物,我多不熟识,想找人问问都没个门路。”
    韩绛知道,现在朝中大臣,只有一个夏竦是杜中宵能说上话的。
    偏偏夏竦得罪人太多,其他大臣多看他不顺眼,并没有什么用处。
    想了一会,韩绛道:“现在朝中重臣,多是新进,我熟识的也不多。
    你此次入京试馆阁,是知开封府明知府所荐,要不我带你去拜会一番?”
    杜中宵摇了摇头:“今日天色晚了,明日再去吧。
    我与明知府素昧平生,得他举荐已是大恩,自该去感谢一番。
    至于其他的,不能妄想。”
    明镐在河东路任职多年,举荐杜中宵,是以前他旧部所请,跟杜中宵并无交情。
    这已经是难得的情分,杜中宵自该去道谢,其他的就不能多想了。
    聊了几句,见韩绛也没有门路,杜中宵道:“算了,馆阁是朝廷育才之地,该凭真才实学进去,不当想什么歪门斜道。
    这几日我好好准备一番,静待召试就是。”
    韩绛点头:“正该如此。
    此次与你一起试馆阁的是解宾王,若是无事,可去走动一番。”
    杜中宵这才知道此次入京召试的不只自己一个人,急忙问解宾王的情况。
    解宾王年纪已大,为官从年,与杜中宵不同。
    明道年间知黄县的时候,遇到天灾,努力救济,存活了许多百姓性命,恰巧陈执中是京东路转运使,极是赏识他。
    现在陈执中为首相,荐他入馆阁。
    其实解宾王这种才是馆阁官员常见的情形,中进士之后在地方幕职任上历炼十余年,有朝中重臣赏识,才有进馆阁的机会。
    在馆阁这清要之地,如果被朝廷赏识,便进入台谏词臣的升官快车道,迅速走上人生顶峰。
    如果没有表现的机会,便带着馆职出外任知州,以后看各人造化。
    杜中宵为官五年多,做过推官、知县、签判、知军,二十多岁便就被举荐,走的其实是科举名次在前的少年进士的路。
    这个轨迹,同年之中,其实是王安石才有资格走的。
    不过王安石心气极高,认为地方上锻炼更加重要,不屑于走馆阁这条快车道。
    而当年的状元杨寘又英年早逝,庆历二年进士的名额此时是空缺的,杜中宵得到机会,也有这个原因。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相关阅读: 风雨大宋王朝风雨大明风雨大宋txt风雨大宋TXT风雨大宋百科风雨大宋txt八零风雨大宋免费阅读风雨大宋为何不更新了类似风雨大宋的风雨大宋笔趣阁风雨大唐免费阅读风雨大宋百度百科风雨大宋吧风雨大宋改名后叫什么大宋风雨路风雨大宋全文阅读风雨大宋 安化军风雨大宋下架原因最新风雨大宋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