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精细的手法,实在不熟悉。 想想也难怪,在禁军整训之前,禁军的组织度都低下得可怜,更何况是民间管理呢。 一时之间,崔向觉得难办,也属正常。 所谓管理,此时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有一个带头的,所有人都听带头的话。 手下人听话,说明这个首领管得好,不听话,说明这个首领管得不好。 不管是争取手下民心,还是严刑峻法,都是人们认为有用的手段。 军队如此,民间也如此。 杜中宵明白,管理是科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禁军整训,重新编组,目的是什么?就是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代替以前的简单粗暴。 幽州一占说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走到官厅里,副指挥使程连捧了名册,呈给杜中宵。 道:“太尉,这是分好各村之后名册。” 杜中宵接过名册,展开观看。 一些重要将领,如耶律乙辛、十神奴、萧阿刺等人,由于是隔着十五人编队,都被分开。 这是杜中宵本来的用意,每个村里,各种身份的人都有。 再打破契丹原来组织,看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适应。 看到耶律洪基,见他被选为队正,杜中宵道:“此事不妥。 吩咐下去,凡是契丹带王爵者,包括耶律洪基,俱不得为队正,别选人来。 若是让他们做队正,不跟以前的契丹军队一样?这样做,你们是自找麻烦! 牢城营,一切都要是新的,不许按旧规矩! 回去重新选过!” 程连恭声称诺,接过名册来。 心中却是暗暗叫苦,觉得杜中宵要求古怪。 第章提携旧人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用罢了早饭,站在院子里,看着院中一株桃花开得正艳。 不知不觉,春天就来了,连一声招呼不打。 去年闰腊月,今年的天气提前,春天也来得早了。 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太尉,李复圭李太尉从京城来,正在门外求见。” 杜中宵道:“让他到客厅里等我,我稍候就来。” 士卒告辞离去,杜中宵站在桃树旁,想了一会心事。 李复圭从在随州营田时,便就路着自己,算是老班底了。 他是大臣李淑的儿子,一向锐意进取,官场上少不了钻营。 此次前来,应该有京城的消息。 幽州之战后,朝中官员争功,各自谋求升迁,一时闹得不可开交。 许多事情涉及杜中宵,让杜中宵觉得非常棘手。 此次亲自过来管牢城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开京城漩涡。 争的第一件事,就是杜中宵幽州立大功,应该怎么奖赏。 收复燕云要封王爵,虽然最后赵祯亲临前线,战后还是提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