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几点了点头,问道:“契丹人过河来,要去哪里?” 丁令德指着地图上雄州以西的地方道:“契丹人来,必然要攻这里。 可能的地方,我在地图上面做了标记。 北易水以北,有三座军寨,契丹人可能会攻。 当然,最有能的,还是契丹越过这三处军寨,直到南易水河岸。 而后过河,抢掠河南岸的南逃百姓。” 看着丁令德在图上指的地方,刘几对张岊道:“你所部兵马,有没有针对这几个地方布防?” 张岊道:“朝廷严令,要让契丹人有来路,无退路。 这些日子,我一直派人在察看此处的地形,兵马驻于安肃军和雄州。 单等契丹人过河,便就立即派人截住他们的归路,大军合围。” 刘几沉吟道:“一万契丹骑兵,你打算用多少人,合围他们?” 张岊道:“三万人。 现在一万在雄州,还有两万布置在安肃军。 如果契丹人渡河,立即派一万骑兵东进,截断他们退路。 其他兵马由雄州和安肃军一左一右,包围契丹军队于两河之间。” 刘几点了点头:“如此布置,要契丹人深入边境才好。 若是只过河十余里,你大军出动,他们还有机会逃过河去。 一万骑兵前出,想瞒过人可不容易。” 张岊道:“不错。 所以丁将军选定的地点至为重要。 契丹人过河,只要到南易水,就有了足够的距离拦住他们。 不过,消息越灵通越好。 出动晚了,只怕他们要返回。” 丁令德道:“太尉说的对,此次迎击,最好是算对了契丹要来哪里。 大军准备得越早越好,能够在契丹人南行的时候,从容切断其退路。 下官这些日子,就是做此事。” 说完,指着地图道:“这些日子,契丹一共派了五次人过河探路。 雄州以东不必说了,雄州到安肃军之间,一共派了三次人来。 两次是探查南易水以北,特别是围着新修的车站,查探得非常仔细。 还有一次是找了一个住在拒马河边的百姓,名为时一鸣,带着他们一直到南易水。 他们去的地方,正是夏天南逃百姓安置的地方。” 刘几点了点头:“此事因这些百姓而起,契丹人来了,不到这里走一趟,如何心甘?” 丁令德道:“下官也是这样想的。 依这些日子契丹探子走过的路线,他们看过的地方,一路的言行来看,如果契丹兵马过河,最有可能攻击的地方是两个。 一个就是南逃百姓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正在修的车站。 依据探子们的言行,我们估计,契丹人很可能同时攻这两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