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哥还挺内疚。” “换谁都会觉得内疚,请朋友来帮忙站台,结果给朋友招了这么多麻烦。” 严河:“我感觉他以后都不太会再请我去帮他站台了。” 陈思琦:“那也不会,短时间内,大家都需要时间来消化一下这件事带来的负面情绪,等时间一长就好了。” - 这一次前往荷西,本来严河以为会提前好几天就感到兴奋、紧张,但是,大概是因为正好生了卢山的事情,所以,他的注意力全被这件事给吸引了。 等他到了机场,准备飞荷西了,才慢慢进入电影节的状态。 “这一次《情书》有可能拿奖吗?” 陈思琦好奇地问。 她是真想知道。 因为严河对各大电影节都还是比较了解的,每一次严河关于影片是否能够拿奖的分析,都是结合电影节近几年的评奖口味和影片本身的特质。 陈思琦每一次听严河讲这些,都会更新自己对电影行业的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电影行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时时刻刻在生变化。 严河想了想,说:“这一届荷西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有一小半都是新人导演,他们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情况,都还不是很清楚。 只能先就《情书》自身的情况做一下分析。 它的深度和艺术性本身还是浅了一点,这是客观事实——这部电影本身也不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 表演奖项也基本上没有竞争力,在表现空间和戏份上,也就碧舸姐有希望去争奖,不过也仅仅是有希望,这并不是她的最好表演之一,电影中的这两个角色,对她来说没有太难的表演空间,而且,她之前刚凭借《胭脂扣》拿了一届最佳女主角了,大家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把这个奖投给她了。” 陈思琦点点头。 “那按照你这么说,《情书》其实有可能拿不到奖?” 严河点头。 “可能能拿奖,也可能不拿,这得看具体的情况,我对《情书》的表现,还是更寄希望于媒体评价和观众口碑。” 他说,“我认为《情书》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它本身是好看的。” “如果大家都觉得它是好看的,为什么会不给它奖呢?” “喜欢一个作品是一回事,把奖给一个作品是另一回事。” 严河说,“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可能很喜欢一个作品,但我们都认为这是因为它跟我自身的经历产生了共鸣,可当我们要选择奖项归属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不可避免地考虑一件事,它足够好吗?它能配得上这个奖项吗?比起我们喜欢的,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个更正确的。” 陈思琦恍然。 她明白严河的意思。 这就跟《跳起来》杂志上的用稿一样。 其实有的作品,编辑团队都很喜欢,但是大家也清楚地知道,真要说文学性、严肃性,还是另一个作品更深。 当他们需要推荐一些作品去申报文学奖项的时候,他们也会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推荐那些他们自己未必那么喜欢、但是更有文学性的。 奖项的设置,本身就意味着它不是按照个人的喜欢来运转的。 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喜欢会影响到价值的判断罢了。 陈思琦:“也不知道刘毕戈的《假死都不行》怎么样,我都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我也很期待,其实刘毕戈是我非常喜欢的那一类导演。” 严河说,“他不会用那种显而易见的商业片和艺术片的界限来束缚自己的创作,而是会把任何题材、类型,都处理成他自己的风格。” 严河是觉得,刘毕戈就跟昆汀、王家卫和朴赞郁这种类型的导演一样,永远是个人风格远远盖过题材和类型。